Bağış 15 Eylül 2024 – 1 Ekim 2024 Bağış toplama hakkında

经典与阐释 从“诗”到“诗经”的解释学考察

  • Main
  • 经典与阐释 从“诗”到“诗经”的解释学考察

经典与阐释 从“诗”到“诗经”的解释学考察

郭持华, Guo Chihua zhu, 郭持华, author, 郭持华 (1970-)
Bu kitabı ne kadar beğendiniz?
İndirilen dosyanın kalitesi nedir?
Kalitesini değerlendirmek için kitabı indirin
İndirilen dosyaların kalitesi nedir?
1 (p1): 导论:“历史流传物”的意义生成与经典化
2 (p1-1): 一、作为理解和解释对象的“历史流传物”
4 (p1-2): 二、“历史流传物”的意义生成
9 (p1-3): 三、“历史流传物”的经典化
17 (p2): 上篇 从“诗”到“诗经”的“效果历史”研究
17 (p2-1): 第一章 《诗经》经典意义生成的历史基础
17 (p2-1-1): 一、采诗、献诗:“诗”在政治洗礼中走向圣殿
17 (p2-1-1-1): (一)从“里巷”到圣殿的经典化之旅
23 (p2-1-1-2): (二)《诗经》政治意义的建构
25 (p2-1-2): 二、“诗”入乐:“诗”在典礼仪式中传播理念
25 (p2-1-2-1): (一)从歌谣到典乐的经典化之旅
28 (p2-1-2-2): (二)《诗经》教育意义的凸现
31 (p2-1-3): 三、赋诗、引诗:“诗”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应用
31 (p2-1-3-1): (一)从先王之书到交际工具的经典化之旅
34 (p2-1-3-2): (二)《诗经》语义阐释的勃兴
39 (p2-2): 第二章 孔子释“诗”与“诗”的经典化
39 (p2-2-1): 一、礼坏乐崩的历史语境
39 (p2-2-1-1): (一)历史语境与阐释
41 (p2-2-1-2): (二)礼坏乐崩对《诗经》提出的问题
45 (p2-2-2): 二、“述而不作”的阐释立场
45 (p2-2-2-1): (一)从前理解结构到阐释立场
48 (p2-2-2-2): (二)孔子阐释立场的两个维度
54 (p2-2-3): 三、视域融合中《诗经》伦理意义的生成
54 (p2-2-3-1): (一)视域融合与意义生成
55 (p2-2-3-2): (二)视域叠合与视域转化
62 (p2-3): 第三章 汉儒释“诗”与“诗”的经典化
63 (p2-3-1): 一、“儒家制度化”的历史语境
63 (p2-3-1-1): (一)“儒家制度化”的涵义与历史原因
66 (p2-3-1-2): (二)“儒家制度化”对《诗经》提出的问题
68 (p2-3-2): 二、通经致用的阐释立场
72 (p2-3-3): 三、《毛诗序》政教意义生成的视域融合方式
72 (p2-3-3-1): (一)《诗经》原初视域的强化
74 (p2-3-3-2): (二)《诗经》历史视域的承继
78 (p2-3-3-3): (三)阐释主体当下视域的扩张
89 (p3): 下篇 早期儒家《诗经》解释方法研究
89 (p3-1): 第四章 知言知志:语言解释的方法
89 (p3-1-1): 一、语言解释的理论基础
89 (p3-1-1-1): (一)语言与意义: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
92 (p3-1-1-2): (二)语言与社会:循名责实
94 (p3-1-1-3): (三)语言与历史:语言在历史中“漂移”
96 (p3-1-2): 二、《毛诗诂训传》中语言解释例释
98 (p3-1-2-1): (一)诂体:古今异言,通之使人知也
99 (p3-1-2-2): (二)训体:道物之貌以告人也
99 (p3-1-2-3): (三)传体: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之
103 (p3-1-3): 三、语言解释方法的演变与当代启示
105 (p3-2): 第五章 知人知事:历史解释的方法
106 (p3-2-1): 一、历史解释的依据
106 (p3-2-1-1): (一)儒家以史解诗的内在依据
108 (p3-2-1-2): (二)儒家以史解诗的外在动因
110 (p3-2-2): 二、早期儒家以史解诗的两种方式
110 (p3-2-2-1): (一)知人论世:在作者与作品之间循环
113 (p3-2-2-2): (二)叙故实而推诗义:在诗歌与历史之间穿行
117 (p3-2-3): 三、历史解释方法的演变与当代启示
117 (p3-2-3-1): (一)从以史解诗到“诗史互证”
118 (p3-2-3-2): (二)“文本的历史性”与“互文性阐释”
122 (p3-3): 第六章 以意逆志:心理解释的方法
123 (p3-3-1): 一、心理解释的理论基础
123 (p3-3-1-1): (一)同类相似,人性趋同
125 (p3-3-1-2): (二)推己及人,强恕而行
126 (p3-3-2): 二、孟子“以意逆志”说的解释学内涵
127 (p3-3-2-1): (一)阐释者主体意识的确立
131 (p3-3-2-2): (二)阐释目标的确立
133 (p3-3-2-3): (三)阐释行为的基本性质
134 (p3-3-3): 三、“以意逆志”说的当代启示
134 (p3-3-3-1): (一)与“主体间性”理论的对话
136 (p3-3-3-2):…
Yıl:
2017
Baskı:
2017
Yayımcı:
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
Dil:
Chinese
ISBN 10:
7308169286
ISBN 13:
9787308169288
Dosya:
PDF, 24.48 MB
IPFS:
CID , CID Blake2b
Chinese, 2017
Online Oku
'e dönüştürme devam ediyor
dosyasına dönüştürme başarısız oldu

Anahtar ifadeler